####是: 免费发布信息 下载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综合首页- 易信公司 - 建筑易学 -
 
历史名城——秦汉宫苑

建筑易学  加入时间:2013/2/23 10:35:53     点击:6968

       秦汉宫苑
        一、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面做了不少统一的工作。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秦始皇在咸阳营造宅地,“写放”(即照样画下)六国宫室,照式建筑在北阪上,可说是集中国建筑之大成,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即皇帝行车的路),以咸阳为中心,东至河北、山东,南至江苏、浙江等省。又修“直道”,自咸阳,经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上郡,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驰道宽五十步(按秦制六尺为步,十尺为丈,每尺合今制27.65厘米),路边高出地面,路中央宽三丈,是天子行车的道。每隔三丈种植青松,标明路线。
   始皇灭六国后,拆除六国战时的城廓决通川防。于公元前215年(始皇三十二年),派将军蒙恬率士卒二十万人,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置四十四县。又修缮旧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

 

        始皇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宫殿,造坟墓,伐南越,筑长城,修驰道。每年至少有二百万丁男在征发之中,这个数字约占当时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仅宫殿这一建筑类型,大小不下三百余处,比较##的宫室有信宫和阿房宫。这期间,囿也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史记·始皇本记》记载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后更名信宫为极庙。自极庙道骊山,作甘泉前殿,筑南道,自咸阳属之。《三辅黄图》载:“始皇穷极##,筑咸阳宫(信宫亦称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咸阳“北至九峻、甘泉(山名),南至鄠、杜(地名鄠县和杜顺),东至河,西至汧、渭(水名)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从这种描写和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的规模,可见信宫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秦始皇还建造了历####的朝官—阿房宫。《史记·始皇本记》载“始皇帝三十五年,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乃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阿房为朝宫先作之前殿,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
 

  据《三辅黄图》记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末成而亡。姑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作阿房前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建五丈旗。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周驰为复道,度渭属之咸阳,以象太极阁道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基旁,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从“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的记述可以看出,当时冶炼技术相当发达。另一方面,秦始皇先后荡平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他自知积怨甚多,会有许多人想要暗算他,因此他的阿房宫大殿北门用巨大的磁铁做成,为防备刺客,要有穿铁甲或暗藏兵器潜至殿门的话,就会被磁铁大门牢牢吸住,使你动弹不得。这也说明了园林建筑被少数人所占有的性质。
  从信宫和阿房宫的记述中,可以看出秦朝的宫苑建筑大抵因势而筑(随着自然形势来筑造),规模宏伟壮丽,来表示帝王的尊严和极权。但正是由于秦朝徭役赋税繁重,因而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促成秦的灭亡,前后只有十五年。
二、汉代的文化和宫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基本上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快、##活跃的时期之一,主要原因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政治情况有所改善,地主经济得到大发展。
  在哲学与宗教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的经典几乎无存,通经的儒生也很少。西汉前有些老儒依靠记忆,口头上传授了一些经书,以隶书记录下来,叫做今文经。此后,又相继在孔子的旧宅或其他地方发现了一些用战国文字写的经典,这些经典多数归##。西汉末年,刘向等人整理旧的经典,叫做古文经。从此开始,一直到东汉末年,今、古文经两派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道教和佛教。道教是由黄老学说与巫术结合而产生的,大约形成于东汉(公元25~220年)中期。##早的经典是《太平清领书》,共一百七十卷,今存的《太平经》残本基本上保存了这部经典的面貌。佛教是西汉之际由西域传来的,东汉明帝时,蔡惜至印度研究佛学归来,在京师洛阳建寺译经,中国开始有汉译本佛经。东汉末,西域僧人安世高来洛阳译经一百七十五部,百余万言。从此,佛教教义在中国流传。
  儒教学说的发展,道教产生,佛教的传入,对汉以后寺院丛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汉代的文学家许多有作赋的特长,如贾谊、司马相如、张衡等。两汉时期的绘画、雕塑、舞蹈、杂技等都很发展,张衡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当时的代表。
  在汉代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如砖瓦在汉代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格。除一般的筒板瓦、长砖、方砖外,从汉代的石阙、砖瓦、明器、画像等图案来看,说明框架结构在汉代已经达到完善的地步。
  框架结构的形成,对建筑形式的变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屋顶形式如悬山、硬山、歇山、四角攒尖、卷棚等,在汉代已经出现。屋顶上的直搏脊、正脊,正脊上有各种装饰,用斗拱组成的构架也出现,而且斗拱本身不但有普通简便的式样,还有曲拱柱头等。已经有柱形、柱础、门窗、拱卷、栏杆、台基等多变的形式。在汉代,建筑艺术的形成、发展、变化,为我国木结构建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形成我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这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直接为园林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汉武帝刘彻在国力强盛之时,政治、经济、军事都很强大,并且在此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为苑中有宛,苑中有宫,苑中有观。其规模之大,可以从《汉旧仪》所载看出:“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另《关中记》载:“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我国古典园林汉代的皇家禁苑上林苑,正证明“古谓之囿汉谓之苑”的历史发展事实。一方面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这##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而汉代的苑中又有宫与观(供登高远望的建筑)等园林建筑,并作为苑的主题,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工内容逐渐成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林苑,宛中又有三十六苑,如宜春苑、御宿苑、思贤苑、博望苑等,从各个不同的苑又可以看出上林苑的活动与使用内容是比较多的。如思贤苑是专为招宾客的,实际上是搜罗人才的地方。御宿苑则是汉武帝的禁苑,是他在上林苑中的离宫别馆:“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这里可以看出,当时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点。后来我国历代皇帝所造园林都师承了汉代宛的活动内容,并有所发展。
  据《汉旧仪》记载,“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仅建筑而言,据陈宜的《三辅黄图校证》中记载,就有“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建章宫、承光宫、储元宫、包阳宫、尸阳官、望远宫、犬台宫、宣曲宫、昭台宫、蒲陶宫;茧观、平乐观、博望观、益乐观、便门观、众鹿观、榴木观、三爵观、阳禄观、阴德观、鼎郊观、椒唐观、当路观、则阳观、走马观、虎困观、上兰观、昆池观、豫章观、朗池观、华光观”。可以看出,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数量相当多。
  上林苑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景区,昆明池、如祀池、郎池、东陂池、池镐池、蒯池等池沼水景,在建章宫有太液池等。据《三辅故事》记载:“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鱼,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风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焉”。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昆明池也用以载欲载舞,皇亲贵族乘舟听萧妓,真可以说是游乐临观,其乐无穷了。
  上林苑中的植物配置也相当丰富,特别是远近群臣各献奇树异果,单是朝臣所献就有二千多种。建军官是上林苑中##重要的宫城,而建章宫北太液池是组景很好的园林景区,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像海中神山。《两京杂记》中还记载:“太液池西有一池名孤树池,池中有洲,洲上杉树一株,六十余围,望之重重如彩盖,故取为名”。又有彩蛾池“武帝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鹊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这都说明太液池水景区的水面划分与空间处理,以及水面的意境都是很有奇趣的。
  在汉代的宫室建筑中,长乐宫和未央宫规模都较大,另外还有长杨宫,甘泉宫等。但在汉代众多的宫殿建筑中,上林苑应该是汉代皇家禁苑的代表作。
  从以上对上林宛的记载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园林布局中,栽树移花、凿池引泉不仅已普遍运用,并且也非常注意到如何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而且也开始注重石构的艺术,进行叠石造山,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园手法,自然山水,人工为之。苑内除动植物景色外,还充分注意了以动为主的水景处理,学习了自然山水的形式,以期达到坐观静赏、动中有静的景观目的。
  这种人为的园林山水造景的出现,为以后的山水园林艺术设计与发展开创了先例。而园林艺术的基本组成,无非是由山、水、建筑等要素来表达造园的意境,或者说主题。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我国的造园家们就已经注意和探索这一问题,不能不说明我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是多么悠久了。当时的园林,尽管其艺术水平相当的高,但只是为帝王贵族所独享,为少数人所占有。
  汉初商业发达,富商大贾的##生活不下王侯。地主、大商为此也经营园囿,来满足他们寻欢作乐的需要。据《酉京杂记》记载:“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镪巨万,家童八九百人。于北氓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等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彀,延馒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移扉,行之移晷不能偏也。
  袁广汉的私家园##虽已不复存在,因此也无从考证,但从记载的情况来看,早在汉朝,我国不仅已有相当规模的帝王宫苑,而且有了私人园林建筑。其造园的规模与皇家禁苑有大小的差别,但造园的手法以及园的形式、内容等,都极其相似。
  总之,从汉朝上林苑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上林宛基本是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发展而来的。古代的囿,虽然已经初具园林艺术的某些特征,但它基本上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一般只是稍加人工的成分,造园的意境与构思还是极为初级的。而秦汉的宫苑是在圈定的一个广大地区中的囿和宫室的综合体。苑中有苑、有宫城、有宫观,所谓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属、宫室建筑群成为苑的主体,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以及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各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应该说是真正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

上一条:中国园林建筑发展史
下一条:古建遗存 重放异彩
 
加盟合作
国际易学联合会 (7-17)
北京市易学网络链接 (11-1)
河北省易学网络链接 (11-1)
天津市易学网络链接 (11-1)
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 (12-16)
中国传承人文规划建造学会 (12-16)
职业易学家——社会公共查询平台 (7-23)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备案号:鲁ICP备202408033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