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免费发布信息 下载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综合首页- 易学博文 - 易学论文 -
 
易之太极

易学论文  加入时间:2011/12/25 10:21:25     点击:1605
易之太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易是描述“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运动系统”(也可简称爲“太极系统”)的逻辑模式。与通用的逻辑相对照,它有许多的不同。它爲中国古人所独发,爲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它的浇灌和渗透;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中一切重点内容,不论显密,从根本上受其指导;直至##,哪怕时不时受到强大的排挤,它以其“神无方而易无体”的固有本性,伴随我们进入21世纪,并且引起全世界包括##科学家们在内的智慧领域日益广泛的关注。至於中国人自己,包括不曾听说过“易经”的民衆,在其各层次的意识、行爲和交往中依然受其莫名的左右。真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令人难免疑惑的是,现代文史哲经政对易的理解、消化、阐述与把握,爲何如此吃力?甚至许多在易学殿堂里作学问的专家学者,更不必说许多浅尝即止的易学爱好者,爲何也捕捉不到易的真义?
  很显然,需要面对现代人,尽##可能把易的纲目用通俗易懂的现行语言说清楚,而後可望有所进展。可惜,这需要尖断智慧群体的长期努力,非个人的能力所及,更非一篇文章可容。笔者才疏学浅,平时不轻爲书,动起笔来手不应心。而今时间紧迫,万般无奈,勉强提一点尝试性线索,只能视爲急就之作。
  开门见山:太极是易之纲,纲举而目张。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挂者,乃至其千变万化,以及天地万物的一切变化,皆出入太极,皆从太极派生,都是太极“以下”的大小各目。易之宗旨,是从中国传统的人天观出发,把事物的阴阳刚柔变化##作出立体的展开,从中捕捉太极及其完整的运动轨迹,以便在不违背、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在不论事物之巨细当中,把握和利用事物整体综合变化的契机。可惜历来论阴阳者多,而论太极者少,且多含糊隐晦,令人难以理喻。笔者认爲,有必要对太极概念内涵作出进一步研究。
问题
  问题往往发生在人们以爲没问题的地方。比如,老子的##哲学范畴,历来学者“理所当然”地认定是道;他们似乎无意中忽略了老子自己有关“道法自然”的论述,即“自然”的地位在老子那里比“道”更高这一事实。由此演出了数不尽的误会……
太极=阴阳?
  围绕太极概念的论战,在中国思想##亦可谓波澜壮阔。不料,宋代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极及其一些门徒,出於他们顽固的哲学偏见,从根本上篡改、搅乱了太极概念本义(诸如“阴阳即太极”、“太极本无极”之类,且把太极、理、道混爲一谈),并且延误至今。
  因此问题出在人们容易在太极和阴阳之间划上等号(在太极和无极之间也划了等号或约等号,但这是另一层问题)。这也难怪。“系辞”上不是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吗?“黄帝内经”上不是也说“法于阴阳和於术数”(“上古天真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应象大论篇”)吗?这类##之说不胜枚举,加上前述历代各论充满繁琐隐晦的论述,足以使人如坠入云里雾里,遂把阴阳、太极混爲一谈,进而把太极架空,或者干脆置之脑後,留下似乎“好说好解”的阴阳来把玩。
语言可以“说破”真理吗?
  问题更出在人们迷信语言,坚信语言可以描述一切、揭示一切,相信“只要把文章作通、读通”,即可得到真理。语言当然是人类思维和交往决不可少的工具,然而这工具不论有多麽伟大和了不起,它毕竟不是##的工具,更不是全能的。其实,我们往往忽视##日常的生活经验:语言描述的音乐,我们能听到它吗?语言描写的画面,我们会看到它吗?语言形容的舞蹈,我们有能力感受它吗?音乐、绘画、舞蹈,在一定意义上,都是语言局限性的旁证。语言对它们的描述无法代替它们本身。人们描述表达身心感受和自己的精神世界,普遍感到吃力,即使历代文豪也不例外,这也是语言手段无法##满足人类需要的表现。人们大量使用语言类比手段,也是试图超越言不尽意的局限,来传达“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更何况面对人类通过挖掘并发挥身心潜能所获取的真知。“系辞”有言:“易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动,感而随通……”;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佛言:“不可说”。他们都是在说,有一些事物,只有在特殊的意识状态下、通过身心体悟的方式才有可能被认识。而後若想用语言来表达,则无法##,甚至只要试图表达,就一定走样。就是说,语言不可能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事物,即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这是因爲人类语言运用词汇和概念来描绘事物,而词汇和概念不等於事物本身;它们之间存在公认的差别,智慧层次越高,对这个差别的认识越深刻(此题尚待另论)。这更是爲什麽纯逻辑思维的研究和描述,面对通过身心并悟的途径所得到的任何认识成果,必然表现出无能爲力,而且必然闹笑话的根本原因。
神秘主义?
  即使以上这种明显的道理,也被人常常指责爲奇谈怪论,神秘主义,僞科学。其实,在真诚、诚实的实践者那里,所谓“神秘主义”并不神秘。他们只不过是面对特殊领域和特殊对象,不得不尽其所能,开发、利用并且不断改进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科学实验。在这样的科学园地里,因爲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外在检测和反馈手段,所以更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更容不得半点虚僞;至於身心细微处,一丝一毫的真僞皆於性命悠关,开不得半点玩笑,耍不得一顶点滑头。这里通行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警告。而且,越是名利之徒,越无希望“达标”;大成者多在默默无闻中耕耘终生。他们留传的豪言壮语足以感天动地:“永做他乡之客,永无悔改之心”,“此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爲也”!中国传统文化许多领域里的精华,正是历历代代无数勇士在这条特殊的科学实践道路上不畏艰险、前赴後继、共同积累的璀璨无比的成果。
僞科学?
  至於真僞,人间何处不在?任何真理都是在辨别真僞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传统科学和现代科学都不例外。科学界内部亦不乏僞科学之徒,即使严肃的假说,也是常被推翻,这并不影响科学的辉煌与光荣。传统科学亦然。惟因後者的特殊性,辨别真僞的难度更大而已。难在何处?难在它比现代科学更深入人的主观世界,即人的身心和精神世界。它是在那里面进行科研的(对象、工具和主体一概在人的内部,自分爲主、客体自我;主客同时改进,身心之内方方面面“互爲师徒”、互相验证;还要保持阶段性以及整体的和谐,还要落到实处;没有到达主客观无差别的境界之前,时时处处防危虑险……何其难哉!)它不仅通过人与外界的关系,而且也在人的身心内部关系中挖掘开发著人类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体系对人的意识状态和心理定势,对他的自我感觉乃至生理状态、以及他对外界的判断、反应与操作,有著不容忽视的、常常甚至是决定性的指导和限制作用。人是潜力极大的信息处理器,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很有限。然而信息处理的层次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内外界的探索能力。物质科学借著对外界的研究反馈性地认识、改造并提高人的主观素质,这条路无疑是正确的,业已结出硕果;中国古人除此之外还开辟了直接改善“信息处理器”的道路(自我修炼),内外双轨作业,创建“人、社会、自然”相统一的“人天观”。
科学无须自我突破?
  这样一个系统的认识方向,对人类世界的##和未来都日益显示其极爲重大的意义。现代科学非但不该排斥它,而是理应以友好的态度介入其中,特别是应该以其固有的科学精神坚决闯入人的身心世界和精神领域,再建新功。不言而喻,对象不同,方法和工具也必然会有很大的不同;整体结论也难免不发生很重大的变化。但这正是科学无法回避和必然要发生的自我突破。这是在研究对象上从片面走向##,因而也是科学自身空前壮大的伟大机遇。
科学不需要觉醒吗?
  科学片面地重视物质经济和政治,实在是忽略以人爲本的中心。当今世界生态平衡的被破坏,##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副産品。而且其正负之间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颠倒趋势:挽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至於生命和精神天地,科学更负有义不容辞的使命:否则,古往今来一切真人探索身心科学的努力成果会遭到排斥和埋没,而这个指挥人们态度和行爲的身心、精神领地,永远会留给形形色色的精神骗术和邪教!物质科学及其哲理已经探索到物质世界宏微会合处,在生物学上也大有进展,这都是令人惊叹的成果。但是,若不是进一大步,从人的生命、心理和精神“内部”也取得充分的发言权,则非但永远也斗不过在那科学空白之地肆无忌惮玩弄人类的、形形色色的骗子和邪教头,而且由於科学家自己在这一大领域理的愚昧无知,必然会“脏水、孩子一块倒”,即在正当反击的同时,也会“理直气壮”地去扼杀真理,或者也难免被骗子所愚弄。从某种意义上讲,黑暗之猖獗,正是光明所不及之处。因此,科学也急需觉醒!
  提及上述问题,实属无奈,否则无法转入正题。
太极
  那麽,究竟什麽是太极?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这是笔者所见过有关“太极”一词##爲精辟而深刻、##完整####的经典论述:既言简而意赅,又无一丝含糊;其言之精湛,足以自我作古。令人近乎难以置信、也是令人深思的是,这一几乎无法追其极的精言,并非来自哲学史册中有一席之地的学者,而是出自有学问的太极拳练家,即明朝“太极拳论”的作者王宗岳笔下。可见名垂青史的哲理大家,也有不及练家之处。
无极、太极
  太极者,虽无极而生,但“无极”与今之所论“易”之太极无关。这是由于易的体系不涉及无极,而以太极、阴阳爲界。故此暂略。
太极不等于阴阳
  太极是“阴阳之母”。太极不等于阴阳。哪里有母亲“等於”子女的道理!因此,太极=母亲,阴阳=子女。
已判、未判
  “未判”之说也来自古人,“已判”之说藏在其中。所谓太极是“天地未判”、“阴阳未判爲太极”。以往,这里也有一些混乱的说法。一说,天地未判之前有太极而无阴阳,而已判之後,则只有阴阳而没有太极;二说,天地未判时只有太极,而已判之後,既有太极、又有阴阳;三说,天地以前也没有太极,天地判後才有了太极、进而有阴阳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在古人那里,天地是##的阴阳;而“判与未判”,正是太极与阴阳之间的界限。
  “已判”,是已经分开、迹象昭著,可以分辨、认知并且加以判断、评定(进而可以操作)的意思;“未判”,是几无迹象,只有些微的先兆、却尚未分开、尚处於不容易分辨清楚的状态、因而难以判断、评定(因而不容已操作)的意思。
  “未判”不是纯粹而##无瑕的“一”,而是“一”开始出现微量分化的初始状态(事物发生的先兆),或者是所存微量分化的终结状态(事物即将的灭亡);同时,这“一”之微量分化状态,作爲一种微妙而固定的机制,伴随事物生盛衰灭的全过程。
  易之“系辞”有言:“阴阳不测之谓神”。所指的并非神学的神,而是指如下两层意思:一是,有形迹可寻的阴阳,在没有被发现和把握之前,本来就已经显得变化莫测;而阴阳未判、几无形迹可寻的太极变化,则更是显得神秘莫测。中国话至今用“神”字来形容显得令人不可思议的智慧、现象和高水平的技能:“运兵如神”,“神机妙算”,“不知道怎麽搞的--神了!”,“神出鬼没”,“鬼使神差”,“出神入化”,“神枪手”──不论是褒是贬,都是表示无踪迹可寻,无法捕捉,无从测定,不可理解之意。因此让我们开个玩笑、再下几个定义吧:“看不见、摸不著,神也”。“尚不明白,神也”。“不可思议,神也”。“太极,神也”。
两层阴阳
  那麽,太极里面还有没有阴阳?答曰:有。
  太极是阴阳未判的状态。换句话说,太极里面有“未判的阴阳”。也就是说,阴阳本身有未判和已判的区别。
  我们通常所说的阴阳,是指已判之阴阳;而对未判之阴阳,几乎无人论及。因此言明阴阳未判和已判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便成了揭示太极内涵的关键。恳请读者饶恕:做这样的尝试,笔者不得不借用类比手段。这种手段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还不得不随时加以各种限定。##概括、##简单的比喻是:未判之阴阳犹如母亲肚腹里的男女双胞胎,已判之阴阳则犹如已经出生的男女双婴。
  再进一步比喻下去。如上所述,未判之阴阳,犹如腹内的男女双胞胎,已是阴阳,但尚未出生,分不开,从外面也看不到──在外观者,这便是测不准的“阴阳未判”。已判之阴阳,犹如已经出生的男女双婴,已经脱离母体、在某种程度上各自独立,可分可合、而且举目可见──在外观者,这便是可以接触、分析的“阴阳已判”。
  面对这两种意义上的阴阳,“可测与难测”只是我们研究它们难度上的区别;而它们本身的本质区别,则正是其“未判”与“已判”。在自然界里,阴与阳从“未判”到“已判”,各自发生某种质的转化,“已判”与“未判”也是互相转化的。此不赘。
太极:三位一体
  未出生的男女双胞胎和母亲同体,是一个生命里面孕育著两个新的生命,一体三命。此即一涵三、三位一体、不可分离。这就是太极。太极永远“一涵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否则非太极矣。母亲的身体(!)自动管理调节腹内双婴的成长。这是大自然本身的机制。古人称其爲“玄机”。
太极、阴阳 “双三位一体的同根互套”
   “阴阳已判”、即婴儿出生之後,母婴双方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母亲好比自成太极(内部仍含未判之阴阳──请读者注意:比喻到此受到了局限;这里并不是说母亲怀上一对新双胞胎,而是指她分娩後,她与双婴息息相关的身心内部状态和行爲动机,即外人看不到的阴阳),而已判之阴阳(已出生的双婴)在其体外;母婴三人互相关联而又各自独立;双婴彼此本来似乎可以比喻爲对立统一的关系,上却有(而且不能##离开)母亲(太极)的关爱、调节和喂养(太极对阴阳的作用);双婴令母亲喜悦,又让她疲劳、操心、甚至偶尔生气(阴阳对太极的作用);母婴双方始终相互作用,母亲围著双婴转,可主可宾,但始终相互作用(而一旦这作用消失,则意味著母婴双亡);三人太极、阴、阳)互相关联,但这里的情况与太极内部不可分的三位一体已经有质的不同。(望读者再次注意并包涵:比喻的方法总是有限的,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在这里,三位一体的太极同外面的阴阳一起,则又共同构成另一层的三位一体。也是一涵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一个完整的事物必涵太极阴阳。举一反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连环式的“三三制”,或曰“三位一体的同根双环”,或曰“双三位一体的同根互套”,通宏贯微,终始皆然,没有穷尽。“三位一体的太极爲一,加上阴阳爲二,构成任何事物的三位一体”及其“一之三者之间、二之间、一与二之间综合的相互作用”,这样构成事物运动变化普遍的本质规律。
太极阴阳与一分爲二
  我们以往所说的“一分爲二”,似与“太极阴阳”有别。那里的“一”,貌似这里自成三位一体的太极;那里的“二”,貌似这里的已判之阴阳。若做难免不十分恰当的比较,则那里的“一”并不涵三,也无须更多的分析。且此“一”一旦分而爲“二”,则以“二相互作用”的方式存在,也不再同原来的“一”相互作用。而太极阴阳“双重互根互套的三位一体”之各个成分已如上述,始终处於综合的相互作用之中。
  我们已经从已判未判的角度分析到事物的三位一体和藏在事物内部的太极之三位一体。但是,这还不够。太极里面的未判之阴阳有什麽特点?里面那个第三者又是何物?这需要进一步分析运动##原始的“细胞”及“细胞核”。
动静之机
  太极是“动静之机”。“机”,在这里是“暗道机关”、枢机的意思。动静之机,是“要动未动、要静未静、动静之间”的微妙状态(不微不爲妙),以及在这种##初始的状态中,根据事物整体(太极阴阳一体)的综合需要和结构-功能条件,##限度自动##动态平衡与和谐的微调机关。这是事物在运动变化的##深层实现自我调节的枢纽。
  这里的动与静,是阴阳未判,即极微量却性质特别的阴阳动静(有个别传抄本因此把“机”换作“几”,即“几微”、“几无迹象”之意)。机,则是在这个范畴里调节阴阳平衡的自发的自动机制。这个机制便是太极的核心,即太极内部的第三者。它控制阴阳,使其互动“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慢不越”。常规思维闻“动静之间”之议,深感不得其解。“要麽动,要麽静,这动静之间爲何物?”可是太极因其“阴阳莫测”而超出常识的认识层次。“动静之机”不顾我们迄今的解与未解,它是涵概动与静的,它是动静之根。此机,乃是“以无厚入有闲”(庄子语)的“神灵”或“怪物”。正是因爲有了它,太极才得以成爲“既动又静、非动非静、动静之间;既阴又阳、非阴非阳、阴阳之间”的状态。因此太极既应规入矩,又变动犹鬼神,不缚不脱,却又超凡脱俗。这是“原则性和灵活性”##水平的统一之处。玄麽?“玄之又玄,衆妙之门”(老子)。这正是通玄入微、出神入妙的大门啊。君不见多少聪慧的头脑到此地步,便自以爲走入死胡同,“撞墙而归”!他们的悲剧是闯不过这涵概阴阳动静的悖论。而这似非而是的悖论正是通“玄”的起点,它通向太极高超的辩证逻辑。我们多麽渴望现代科学对事物(包括生命)运动的这一范畴作出定性定量的贡献!那将是科学##极其光辉伟大的事件。
动分静合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大自然本身及其万事万物,是在无限灵动又无限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中自我变化和运转的。物质-能量之不灭,是它生存的根本基础。而万事万物在千变万化的相互作用中生灭盛衰的##深层机制和内因,是太极。太极内部微调机制控制微量阴阳动静,使其遇动则分,进而转化成外部阴阳运动(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遇静则合,即由於事物内外各自的双向力达到平衡,而使阴阳回归太极,进而在“机”中潜伏於无形。“动分静合”是太极运动的基本法则。
和谐论
  对仅仅习惯於“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而言,太极之“新奇”在於:这里的阴阳只有自发、自动的互补、互谦、互助、“互爱”、互相转化、互爲其根...总而言之是只有阴阳合德、##和谐的特性,而决无互争、互耗、互伤、互残、互相吃掉、互相消灭...总而言之,没有任何对立的性质。(这也是阴阳莫测之所在:家里无丑,外无可扬)。
  习惯於“斗争哲学”的头脑,极不易接受这里“只有和谐而无对立”的现实。然而这是事实。这“未判阴阳”合著“动静之机”的性质,就是极爲灵动,因而具有“不丢不顶、不对抗不丢弃”的特点。它以“超”超导方式传递阴阳之间的信息,并使之发生趋于平衡的转化。
  因此,太极是和谐的代名词。我们的宇宙,或佛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其运动变化本来就是和谐的;凡是和谐遭到破坏之处,它又是自发自动恢复和谐的,小破小恢复、大破大恢复。(至於和谐如何遭到破坏的问题,似与无极如何“生”太极,以及混沌、有序如何互相转化的课题有关,当做另题而论)。宏微无偏,一概受到和谐信息和能量的总控制。也正是因此之故,事事物物皆涵太极。太极是实现和谐的“工具”。
  已判之阴阳,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矛盾双方”,若不通过太极“一家三妙”,则无从互相转化。用过去习惯的话来说,太极是“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中间媒介”。可惜这个“媒介”的地位、功能和价值,它的精微之处,历代未曾受到过应有和足够的重视。
太极是全息种子
  太极是事物産生的起点,并贯穿事物生灭盛衰的全过程。象受精卵之对於人体生命,它虽然很小很弱(而“弱者,道之用” ──老子),可又是事物尚未成形却已包涵事物全部基因和信息的种子,事物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在许多非常本质的方面受其某种决定性控制。万事万物、千变万化无不如是。能否用多种手段,由近及远(太极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身上!)摸清大自然本身的太极,这是一个奥妙无穷而又至关重要的课题。
介入太极,方可巧夺天工
  显而易见,只从已判之阴阳出发而不把握太极,不少时候也能够不自觉地用了太极、合上规律,依然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科学技术和人生,一切涉及调整平衡的现象、理论、行爲和仪器,都是或多或少利用著太极原理。然因并未上升到相应的方法论和哲学范畴,没有把握究竟,我们在天地人的许多领域里多数时候受滞,或受罚,至少免不了粗糙甚或龌龊。惟找到太极处并且介入其中,学会遵循并把握那和谐之处的法则去操作,才有可能以与自然一致爲前提,利用自然爲人类造福。到此地步,顺──随自然之理;逆──反合自然之理。这才是享用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境地。到此境界,操作者自己与自然相合,已成“自然本身的自觉者”,或曰“自然本身的自觉”。在精神、物质的相互关系上,他便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太极本身”。什麽“内圣外王”,什麽“天理人欲”,都不再是他的课题。
太极阴阳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太极阴阳,不论它是道儒佛哪一家所##发现,也不论三家学者和修炼大师在其中做了多少发挥,抛开各家爲我所用的偏见,它或者本来就是,或者##终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认识体系。它的中心内涵是和谐。太极的发现和提出,反映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世界和平与和谐的理想。没有人认爲这只是个空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没有停止过实现它的努力。“人、社会、自然相统一”的“人天观”,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晶。
  而“易”,则是古人发明的,用挂爻表示阴阳变化、便於操作的代码或符号体系。把玩挂爻和与之相关的象数理,对於学习者而言,是一种通向太极境界的“意识体操”,因而“不可爲典要,唯变所适”。两议、四相、八卦者,环环皆有太极,终则回归太极,也正因此,“生生之谓易”。
打破门户之见 共建和谐世界
  人类破坏自己的自然环境,到了关系到人类种族生死存亡的境地。整个人类,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方面象是一个丧心病狂、自我内耗、自我麻痹、同时破坏家园的精神病患者即将##失控一样,已经到达一个决定性关口。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古今中外各种认识体系之间的门户偏见和争斗。在著了火的房子里坚热衷於窝里斗,只能得个同归於烬的下场。我们需要的是全世界,不分民族、##、信仰和政体──全体人类共同而且##的觉悟,以及全体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人类古往今来一切##智慧的成果,凝炼各个时代##尚的人##贵的品质,来处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各大认识体系所面临的,实际上是“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统一的对象,因此各个体系之间都有太极可寻,都有取得互补互融、即取得和谐的“潜能”。这才是希望之所在。
  不容置疑、也不能回避的是:只有和谐的人们才有可能创造和谐的人类实世界。若不是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不调整出自身的和谐,自己和大自然的和谐,进而使人类社会也和大自然取得和谐,则和谐的人类世界永无希望可言。
  在这人类的危及关头,每一个##,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人,在整体关系转危爲安的挽救进程中,都要给自己一个##的定位和努力方向,或曰获得真正的觉悟,才能爲人类的和平与##发挥出健康有效的作用。在定位、方向和觉悟方面,易之太极,是大有可爲的。若是现代学和易联合起来,同人类一切宝贵的智慧财富联合起来,我们就更有希望了。
  愿古老的易及太极阴阳学说在这一伟大事业中重新发出其灿烂的光辉。
上一条:天体运动与生辰
下一条:易之太极
 
加盟合作
国际易学联合会 (7-17)
北京市易学网络链接 (11-1)
河北省易学网络链接 (11-1)
天津市易学网络链接 (11-1)
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 (12-16)
中国传承人文规划建造学会 (12-16)
职业易学家——社会公共查询平台 (7-23)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备案号:鲁ICP备202408033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186号